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

別用50歲的成熟 笑20歲的天真

陪伴分享 不指導沒家規

        廖玉蕙有一子一女,採取徹底放任的「無為而治」。 蔡家從不立家規、定規矩,廖玉蕙認為:「規定是因為有人會逾越規 矩」;而蔡家兒女「一個是不必操心,一個是操心也沒用; 一個是不必管,一個是管了也沒用。」 

     
哥哥蔡含識從小成績優秀、獨立有主見,是廖玉蕙口中「不必操心、 管了也沒用」的寶貝兒子。
 

    
含識小時候考前幾名拿到獎品,問媽媽:「 為什麼妹妹倒數前幾名也有獎品?」廖玉蕙回答:「 因為妹妹都幫媽媽做家事、接電話啊。」打破「萬般皆下品, 惟有讀書高」的迷思。     
台灣父母喜歡送孩子上各種才藝班,弄得孩子視上才藝班為畏途。蔡 家卻是兒子主動要求,學小提琴、畫畫、毛筆廖玉蕙戲稱:「 常常是我懇求他不要學!」兒子學東學西,卻總是無疾而終, 沒一個學出「成績」,廖玉蕙也不在意。


      這些「才藝」一直藏到含識長大,才露出豐美的果實。 他大學念新聞,畢業後卻進入電子公司做行銷、 最後還轉成工程師做設計。廖玉蕙認為,兒子隨心所欲轉行, 源自於成長時期的「什麼都摸」;父母該做的是「不給壓力」, 孩子自然會找到興趣與能力。 


      兒子進電腦公司三、四年,有高薪,突然說他想「思考自己的人生」 ,沒多久就辭職到南美洲流浪。廖玉蕙很憂慮,但沒出口阻止, 還到機場送行。他在南美流浪了整整一年,某天到巴西看嘉年華會, 到了門口買票,突然覺得「夠了,可以回家了。」 回台後他重新回到人生正軌,卻得到更多的熱情和勇氣。 
 

      「不要用50歲的成熟,笑20歲的天真!」廖玉蕙從母親身上, 學到父母應扮演的是「陪伴的角色」,而不是「指導的角色」。她說 ,父母擁有比孩子多的人生閱歷,但時代不同, 不見得對孩子有多大幫助,「沒有誰可以指導誰的人生, 重要的是陪伴和分享!」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/聯合報/AA8/教育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